两会观点: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解“学区房”挑战

分享到:

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俞敏洪委员表示:“划分学区本意是好的,但重点小学和一般小学之间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国家要下大功夫调配资源,弥补学校之间的差距。”此番见解又一次将学区房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谈到的,学区房问题是择校热的副产品。而择校热是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后,人们想上好学校、接受更优质教育的客观表现。校区房、学区房问题随之出现,且这种房子、资格也市场化了。对此,需要用综合治理的办法来解决,通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来解决,这样择校热才能逐步降温,才能保证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应该看到,教育部近些年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就近入学政策,此种立意、出发点都是正确的。但这一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各地在落实就近入学政策方面,大多数采用了“划片入学制度”,以户籍或长期居住地为准,这就使得“科学划片”变得非常重要。2014年,教育部推出“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的多校划片、随机摇号等措施,以弥补单校划片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区房的竞争热度。

在这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各地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近”如何理解、如何划分。就近是一项划分入学权的规则,规则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在保护一部分人的合法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伤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就近”不等于“最近”。

二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尽管有义务教育法的约束,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这就导致了办学过程中,学校要追求特色化发展,这就为老百姓“选择学校”埋下了伏笔。

三是人民群众教育选择权的问题。老百姓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学校本身并没有错。如果将教育选择权完全由“家庭住房”来决定,这将导致学区房热的出现。当人们发现不能人为地为孩子选择学校,只能把所有入学的希望寄托在学区房上,这就导致学区房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生源的流动性又导致办学质量、水平的差异,生源不均衡分布导致办学质量与水平的差异,久而久之必然加大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问题,就必须直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客观存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盘子。并依法增加经费投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政策;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合理引导择校行为等措施。这些都是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的问题。

(作者吴颖惠,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