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云讲堂】“专家赋能”精彩回顾: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
2021-04-08 16:55:2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经济现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短期复苏?又有那些动力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4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为主题,邀请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柏钧进行精彩分享,同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潘春阳一起,共话“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图/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文/吴柏钧)

  本期直播有哪些精彩内容?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教育频道】【商院云讲堂】“专家赋能”精彩回顾: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

 

 一、如何看待2021年中国经济局势

  “工业品价格→服务业价格→消费品价格”的价格传导机制

  吴柏钧:中国经济到今天为止还是典型的由工业生产来带动服务业、服务业又进一步影响家庭部门消费行为的模式。如果制造业的原材料价格升高,它会传导至服务业,服务业的价格就会上涨,最后会传导到居民消费品价格上。

  就业率是反映我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吴柏钧:十几年前我国开始逐渐调整,把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就业改善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所以中国当前是一个多经济目标的国家。其中,就业方面越来越成为反映我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如果今年经济能够进一步反弹,劳动力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就业率将维持高位。但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一是非常多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技能工人岗位出现了用工短缺;二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结构性矛盾,毕业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不匹配,这些都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国内国际市场制约中国经济短期复苏的原因

  2021年影响国内市场规模的因素

  吴柏钧:第一个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获得了劳动收入,就业率的提高也保障了就业报酬的稳步增加。但是居民资本收入占比依然不高,亟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个因素是社会保障水平。如果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比较低,那么它会显著降低消费意愿,所以今年将会是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一年。第三个因素是投资需求问题。2020年,我国在消费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来支撑经济的增长,这一点在2021年的整体格局中不会发生改变,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吴柏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电煤、电信等方面的有形设施。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无形服务。这些年,政府在上述两类“公共产品”上的持续投资已见成效,民众可以明显感受到道路、高铁、机场带来的便利,很多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我国的产业升级与环境治理

  吴柏钧:这些年我国在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中的投资已经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与升级,才能够适应全球市场竞争。最后,我们需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同步进行环境治理,相信未来国家会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有很大的作为。

  四、宏观经济政策:财政VS货币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

  吴柏钧:国内的政策体系与国外稍有不同,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政策“工具箱”。其中,已有非常多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制度化,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却有待提高,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助益不大。未来,财政政策的实施将更加精准,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其绩效,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的关系

  吴柏钧: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两个市场的发展:一个是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另一个就是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成长。只有两个市场同步拓展,才能够给我们的经济增长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双循环”实际上是要让我们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经济,同时获得更多的国外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

  “双循环”与未来经济增长方式

  吴柏钧:我国生产与消费平衡的经济会逐渐转向消费为重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应该在朝消费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样才会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