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女出国年老的难处想到了吗?心理准备要做好

分享到:

马上又要开学了,有不少孩子要远赴千里之外的异国读书。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近些年,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日益增多。在这些家长的思维里,把孩子送出国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前途,至于将来孩子是不是回国?自己的老年怎么办?则没想太多,基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作为第一批主动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年近75岁的靳奶奶用亲身感受提醒,把孩子送出国应该是个系统工程,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意味着孩子可能会留在异国他乡,未来的二三十年,他们对孩子不在身边,应该在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预案,特别是心理方面。

没想到人老了这么难

在京城的二环外,有一个只有3栋楼的安静小区,小区的房子是一家科研单位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分给工龄长、职称高的老同志的,因此,房龄新、户型好、绿化多,物业规范,人员素质也相对齐整,住着极为舒服。

马爷爷和靳奶奶的家就在这个小区里。靳奶奶年轻时非常能干,做事有目标、有计划、有章法、高要求,是很让人尊敬和佩服的“强人”。上班时曾担任一个重要科室的主任,组织过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经常出国并且接待过国家领导人的视察,也算是见过世面的。

20多年前,她把2个孩子送出国并留在国外。当时,在单位里,这是同事们都很羡慕,很荣光的一件事儿。后来,她和老伴也有条件跟过去,但几经周折,他们还是选择独自生活在国内。

以前身体好时,他们和老同事结伴旅游、参加社团活动等,生活丰富而精彩。可现在70多岁了,身体状况明显下降,不敢远走且需要人照料,就住进了郊区一家条件很好的养老院,虽然路途很远,但他们还是每个周末都回到自己家住两天。

上个月的一天傍晚,马爷爷意外摔倒,子女不在身边,靳奶奶不得不求助邻居把他送到医院,之后住院的一个多月,尽管请了护工,靳奶奶照例天天跑医院,担心老伴孤独。

70多岁的靳奶奶天天跑医院很辛苦,但对于这件事儿,她并没有对国外的儿女说。“也没有生命危险,有什么可说的呀?再说,说了也没用,他们帮不上忙,还跟着瞎着急。”

这么多年,靳奶奶已经习惯了,凡事都自己扛,报喜不报忧,尽量不为儿女添麻烦。

但后来,马爷爷好了,靳奶奶在买了巧克力去谢对门的邻居时,忍不住倾吐了心声,说了一句:“没想到,老了这么难。”说的时候,眼泪都要下来了,眼神里的委屈、无助、无奈,让人很受触动。

年老心理变化大

回想过去,做事周全的靳奶奶说,她有两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我们老两口会独自留在国内。这些年,至少有几十次被别人问:“你儿子、女儿在国外挺好的,你们为什么不跟过去?”每每这时,她都以一句“住不习惯”搪塞过去,至于具体原因,她和谁也没提起过,这成了他们家庭的一个秘密。

第二个没想到是,年老后,自己和老伴的身体、脾气、心理会变化那么大。靳奶奶介绍,自打5年前,老两口彻底决定留在国内独自生活后,他们一方面开始考察养老院,一方面也多方联系北京的亲戚,建立一个应急体系。他们把自己能自理时住哪儿,失能后住哪儿,剩下一个人时住哪儿,什么时候卖房,甚至连遗嘱都立好了。但就是没考虑到老两口的心理会变得那么脆弱。

变化比较大的马爷爷,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特别关注电视里一些独自在家,突发急症或突然猝死的新闻和节目,并且总和自己联系起来,如果自己遇到会怎么处理?有时候会和靳奶奶讨论,有时候会莫名地恐惧和焦虑。

另外,以前特别老实、宽容的马爷爷现在特别爱较真,爱和别人吵架,动不动就去投诉。前两天,因为有人骑共享单车进小区,他在楼上看见了,急匆匆下楼,又和别人吵了一架。先是拦着骑车人不让走,让人家把车推回去。20多岁的小伙子年轻气盛,就是不推回去,硬要往前骑,他拽着车把不撒手,拿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据理力争,直到人家把车推回去。即使这样,他还不干,又跑到小区门口把保安队长教训一顿,还要去物业找物业经理投诉。

靳奶奶说,就这个问题,她以前和老伴嘟囔过好多次:“你那么大岁数了,血压又高,别没事儿找事儿,万一人家出言不逊,你生气不生气?遇到愣头青,再把你打了怎么办?”但老伴就是不听,后来,她发现他其实不是爱吵架,而是内心太寂寞,和别人吵架,对他来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靳奶奶和马爷爷的朋友都是之前的老同学、老同事。这两年,因为年纪大了,走动越来越少。另外,时不时会听到一些老友去世的消息。之前,他们知道消息后,都会参加追悼会,送老友最后一程,但这几年他们几乎不去了,去了,心理上受不了,会难过好几天。

靳奶奶说,她觉得自己以前是很乐观、很坚强的一个人。但现在也“多愁善感”了。不要说参加老友的葬礼,就是看电视,也会跟着流眼泪。另外,她现在特别爱和别人聊天儿,经常和陌生人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也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关爱和心疼。有一次,她去楼下买菜,出门时,卖菜的小姑娘搀了她一把,说了一句:“您岁数大了,慢点儿走,没人嫌您。”她竟感动得眼泪汪汪,她自己都好奇:“我这是怎么了?”

靳奶奶家对门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和靳奶奶的孙女同龄,靳奶奶经常拿些零食、文具送过去。她说,尽管经常和孙女视频聊天,但这么多年,相处的日子不超过3个月,没什么感情,反而不如对门的小姑娘感觉亲切。小姑娘每次见了她都热情地打招呼,逢年过节也过来拜年、问好。她很喜欢这个“别人家”的孙女,有时也会想,自己的孙女要在跟前该多好,但也就想想而已。

在靳奶奶心里,她是脆弱的,需要关爱的,但在儿女和别人面前,她依旧是坚强的,乐观的。让别人觉得子女虽然不在她身边,但是“她很好。”

送子出国是个系统工程

中华遗嘱库的负责人陈凯律师介绍,在他们接触的老年人中,子女在身边和不在身边的,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爱倾诉。本来是办遗嘱的,但很多老人会把自己之前的经历,自己的荣光,自己的不解和不满统统说一遍。

“能感觉到他们的孤独,需要倾诉与关爱。我们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耐心倾听,并对他们进行心理慰藉和疏导。”

靳奶奶也说,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时,都是身体良好、精力充沛、心理成熟的壮年期,另外,他们之前为孩子付出很多,有很多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因此,那时他们是新鲜的、兴奋的,对“空巢”这个词,还仅仅是概念上的认识,没有深刻理解。但如果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周全的规划和预案,真到自己70多岁后,身体变弱、朋友变少,子女又不在身边,实际上,不管是生活上、心理上都是很难的。这种难度,不经历是体会不到的。现在,有很多思想开放的父母会说,即使子女在身边,也会选择“一碗汤”的距离,或住敬老院,但这和儿女常年远在国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有个朋友早年把女儿送出国,在美国定居,后来病重住院,女儿赶回来照顾,但女儿因为特殊事情需要回美国处理,刚走几天,她就去世了,这种遗憾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一种很深的伤痛。

刚刚把女儿送到国外,同时在做老年项目研究的陈言也说,家长一定要把送孩子出国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经济、生活、心理,各方面考虑周全。比如很多人都想过,儿女出国,留在国外后,自己会跟过去,但实际上不那么容易。有政策上的,有经济上的,也有文化和关系上的。比如新西兰以前有父母团聚移民,子女在取得永居权后,可以担保父母过去,但现在就没这个政策了。另外,很多老人到国外后,语言不通,观念不同,不会开车,生活很不适应,那么,就要做好独自在国内生活的准备,特别是心理上的。

本报记者 李海霞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