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汉语母语儿童乐感更强 易于掌握乐器

分享到: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9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可以更好地感知音调。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汉语的音调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音调。研究表明,说汉语的孩子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更强,且年龄在三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往往可以更好地处理音高问题。研究人员认为,同一个词,如果用不同的音调表达,在汉语中可以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

美研究:汉语母语儿童乐感更强 易于掌握乐器

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80名说汉语和英语的儿童被分组进行研究。孩子们接触并回答了与音质等音乐基础知识,观察孩子的表现。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说汉语的孩子表现明显优于说英语的孩子。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音调语言,这就意味着伴随一个词的音不仅带有不同的重音,而且还可以代指不同的含义。例如,汉语中的音节“ma”可以表示“母亲(妈)”,“麻木(麻)”,“大麻(麻)”或“责骂(骂)”。为达到最初传递消息的效果,汉语学习者必须要清晰地识别上述音调之间的细微变化。

研究人员Sarah Creel教授称,此次研究是他们首次发现语言体验与幼儿的高级音乐处理相关。此外,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学习还能激活大脑,并称双语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爱丁堡大学去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只需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盖尔语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在注意力和其他形式的精神锐度测试上的表现就比他们以往要更加出色,这是因为学习不同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大脑保持健康和敏锐。

此外,双语学习还能够延缓老年痴呆症至少5年,而这则是由于划分不同语言差别并在它们之间切换所耗费的努力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这一观点对于神经科学和行为学有着深远的理论影响。

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对于设计早期大脑干预计划或大脑训练计划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他们还称,语言和音乐都包含音调变化,因此如果语言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那么语言的音调处理应该与音乐中的音调处理区分开。另一方面,如果这些看起来不同的能力是通过相互交叉重叠的认知机制在大脑区域中进行的,那么音乐处理的经验自然会影响语言音调处理,反之亦然。

虽然研究人员此次研究的中心集中于汉语。但是,在非洲,东亚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音调语言也很常见。据称,世界上多达70%的语言可以被认为是音调语言,这其中包括泰语,约鲁巴语,尼日利亚语和南非方言Xhosa。

参与了这项研究的Gail Heyman教授也称,要在音乐上取得成功,孩子们还需要系统地学习音乐。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实习编译:夏云云 审稿:刘洋)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