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外大学的学术地雷!踩到分分钟炸退学

分享到:

在外留学不易,欧美高校和国内高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很多童鞋兢兢战战,终于踮着脚尖成功跨过适应期;而有些不是非常lucky的童鞋,则稍不留神、一不小心就踩到了地雷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有些可以弥补,而有些却会记录在成绩单和档案上,成为学生生涯乃至以后职业生涯中抹不掉的黑点。

那这些高危的学术雷区都有哪些呢?今天就以小编身边例子和大家讨论下。因为小编学的是心理学,所以举的例子大部分和心理学领域有关,欢迎其他专业的童鞋进行补充~

警惕国外大学的学术地雷!踩到分分钟炸退学

雷区一: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不抄有人抄,不抄白不抄?!

各位看官先不要不屑地笑,觉得这种在考卷上填成了别人的准号考的低级错误我怎么可能犯呢。但是,此学术抄袭不等同于“copy and paste”,就像心理学不等同于“猜猜我在想什么”一样,总体来说,学术抄袭不只包括复制他人文字这么简单。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抄袭自己以前的publications/essays/reports算不算抄袭?

按照他人的publication的论证与逻辑结构来组织自己的essay argument算不算抄袭?

在一个句子中,超过多少单词和他人重复算抄袭?

抄袭在学科间的判定是不是完全一致的?具体来说,一篇学科交叉的论文,比如是biology和psychology的交叉,给biology的老师批阅判定为抄袭,给同样水平的psychology老师批阅是不是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在中国学术抄袭管理得相对宽松,很多导师默认你可以做的事情,而且他们自己也在做的事情,小编出国后却发现这居然是学术抄袭!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中,抄袭自己以前的论文是被默认许可的,然而这是明文判定为学术抄袭。再比如,国内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查重软件都不是目前国际上最“变态的”,不管是从数据库还是搜索对比能力等各方面来考量。

而国外很多大学使用的Turnitin,具有非常高的查重能力,许多时候即使你修改了原文的语序和一些修饰词等,还是能够被检查出来。侦察能力和教室后门外的班主任有一拼。此外,抄袭他人的逻辑结构是一种较难辨别但是非常严重的抄袭,因为你抄袭的是别人的idea,不只是玩文字游戏这么简单了。而抄袭在不同学科间的判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biology对抄袭的容忍度比psychology要低,所以同一篇作业,biology出身的tutor可能说你抄袭以往文献给你零分,而psychology家的tutor可能反而觉得你文献回顾很全面,给你70++。所以好多时候,狗血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都是运和命。

警惕国外大学的学术地雷!踩到分分钟炸退学

雷区二:妹妹,瞧你这论文是真真儿好看,哪儿买的?得空了我也买一篇去~

论文代写如果被抓到,一般都是记录档案的。而小编能给有这种想法的童鞋的唯一忠告也许是:要做,就做得天衣无缝;否则,就是自己作,自己死 (前半句三观貌似跑偏了哦呵呵)。

关于论文代写,据资深童鞋透露,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就要一开始就找同一个人写,就要让那个人的风格从始至终贯彻到你所有论文的血液里,骨髓里,让老师相信这个文风就是你了。否则如果中途你忽然文风突变,来了个大跃进或者十年文革,老师不会傻到认为你忽然被”开光“了或者经历创伤失忆了,而很可能会找来你以前的论文进行对比,哎呦之后的画面太美小编就不多嘴了,请自行脑补呵呵哒。

雷区三:读书人的偷不叫偷?!读书人的抄不叫抄?!那叫“作弊”好吧

中国大学考试作弊貌似挺常见。很多选修课的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抄到60 分,”得过且过”。而国外大学对抄袭和作弊这种“学术道德问题”的基本是零容忍度。国外考试期间一般允许去厕所,而好多同学就抓住这个空当儿做点文章。

比如口袋里静音的手机拿出来看一下保存的课件,或者拿出有笔记重点的小抄,更有甚者考试前直接把所有课件放到厕所窗户旁,拿手提袋遮掩一下,考试时把所有题目先扫一遍,然后去厕所找答案。。。(此处好像有歧义)但是学生从来不缺小聪明,监考老师也是身经百战见过世面的,有时候他们会去考场附近的厕所“巡逻”,去检查是否有科目相关的课件或者笔记。直接没收还是小事,如果上面有你的学号和名字,之后的画面太美,小编呵呵哒。

雷区四: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小编说,未经省察的研究是不能够做的。

虽然有学科差别,但小编目前知道的是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人类科学研究都需要通过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才能实施。主要因为这些研究涉及到人类或者动物的道德伦理问题,只有研究者能充分证明自己的实验对参与者没有或者几乎没有身体与心理伤害、和社会伦理没有冲突,才可能获批。

警惕国外大学的学术地雷!踩到分分钟炸退学

而这个审批阶段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时考虑到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个人主义比较盛行的地方)找到足够多的参与者非常困难,耗时耗力重要的是还耗钱,一个研究从开始到得出成果再发表,经常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然而这种低效率的事情在以光速运转的中国怎么能发生呢?毕竟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很多高校,即使是985、211高校,至少在心理学领域,是没有“名副其实”的道德委员会对研究进行审批的。在其他专业也很少听到。

没有审批就没有备案,没有备案就无从知道最初的研究假设,那么之后的研究过程就可以像八仙过海,各自尽情发挥。比如,我一开始假设增加变量A会导致变量B减少。后来发现数据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放个“马后炮”,直接将研究假设改成我一开始就觉得A会导致B增加,结果我的数据恰好支持了我的观点。再比如,我一共进行了五组实验,其实只有两组得到了显著的结果有希望发表,那么我可以在论文中直接写我就进行了这两组研究,而它们都是显著的!唉你问我貌似还进行了另外三组?不好意思我记性差,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雷区五:十年前的冷冻鸡爪你还在吃?!十年前的数据你还在用?!

数据的隐私、保存和销毁是有很严格的规范的。比如参与者身份信息需要被隐去是最基本的规范。此外,国外很多的数据保存要求之高,让你觉得自己是间谍,手握国家机密,随时会被人抢走,而这时你要用生命来守卫,头可断,血可流,数据不能丢。比如,小编的导师就要求,小编从中国收集的数据带回学校时,要用一个可以加密的小箱子保存,上飞机时不能托运,要自己抱着上飞机。抱着一沓纸上飞机?!还要装个保险箱?!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毕竟我心爱的鞋子包包化妆品们都没有过这待遇!

警惕国外大学的学术地雷!踩到分分钟炸退学

而数据的销毁也有要求。比如毕业论文数据保存一两年左右,发表的文章的数据要保存五年左右等等,学科间和学科内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保存时间不能长于,也不能短于要求。如果过早销毁,论文的真实性就很难再去检验;而过晚销毁,就会出现十年前的数据十年后还在产出研究成果,真是多子多福,而且还一劳永逸:)有童鞋会问,十年过后的数据还能用吗?那十年后的抑郁症比例还是现在的比例吗?十年后的导致自杀的主要诱因还是现在的主要诱因吗?十年后的世界还是现在的世界吗?十年后的鸡爪还是现在的鸡爪吗?你说是,那你去吃,反正我不吃!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几个留学时容易遇到的学术雷区,希望大家看完后有所印象,地雷虽刺激,但自己不要踩到哦~(来源:留学心理程)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